一、引言
案例:2024年8月发生的一起事故,事故原因是某顾客在试驾新能源汽车问界M5时遭遇交通事故。车辆后台数据中心显示车速在事故发生时已降至34km/h,而驾驶员则认为若成功降速不可能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害,双方各执一词。
图1.1 新能源汽车事故
此事尚有待继续观察,同时它也引发了一个重要议题:在现在公开的智能汽车维权案例中,消费者无法获取完整和真实的数据。车辆的电子数据通常是由车企控制。车企通常制定了独有的通讯协议,一些数据甚至加密,第三方机构无法读取,除非获得车企的许可。在信息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出现问题时,车企的回应都以“驾驶人操作不当”为主,并附上后台数据证明产品无问题。一些律师指出,车企掌握了后台数据,这使得消费者无法获得公平公正的审查,“如果车辆出了问题,车企提供和解读数据,如何确保数据没有被修改?”这一问题普遍存在。
因此,消费者维权变得困难,因为无法证明自己无过错。2021年4月,工信部发布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指出,自2022年1月1日起,新生产的乘用车必须配备EDR系统,否则不允许销售。EDR能够记录车辆碰撞过程中的数据,帮助分析事故原因,但关于EDR数据的所有权尚无明确法律规定。因此,车主获取车辆行驶数据仍面临困难,尤其是数据存储在车企的服务器上,消费者无法在没有车企合作的情况下获取。
图1.2 关于实施GB 7258-2017第2号修改单相关事项的通知
二、新能源汽车数据取证的重要性
(一)事故鉴定
新能源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能够记录车辆的速度、制动、转向、电池状态等关键参数。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还原事故现场,分析事故原因,明确责任归属。
(二)犯罪取证
在涉及车辆的刑事案件中,如盗窃、肇事逃逸等,车辆数据可以提供嫌疑人的行踪、车辆使用情况等信息,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支持。
(三)具体取证方案
1.数据获取途径
(1)车载诊断系统(OBD)数据:通过车辆的OBD接口获取实时运行数据和故障码。
图2.1 车载诊断系统(OBD)
(2)事件数据记录仪(EDR):类似于“黑匣子”,获取车辆碰撞前、碰撞时及碰撞后的关键信息,例如制动、加速度、方向盘操作、气囊弹出等。
图2.2 事件数据记录仪(EDR)
(3)电池管理系统(BMS)数据:获取电池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温度等,是判断车辆是否存在系统性问题的关键。
图2.3 电池管理系统(BMS)
(4)车联网数据:从云端服务器获取车辆的历史运行轨迹和远程控制记录,记录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例如急刹车、急转弯、超速驾驶等,用于事故责任认定和驾驶行为分析。
(5)T-BOX(Telematics BOX):集成了远程通信、定位、数据采集和存储等功能的设备,能够提供有关车辆操作、位置和环境的详细数据,通过GPS和远程通信模块记录车辆的实时位置、行驶轨迹和相关操作信息。
图2.4 T-BOX
三、新能源汽车数据取证步骤
新能源汽车数据取证是一个技术严谨的过程,涵盖从现场保护到数据提取、分析的多个环节。《SF/T 0077-2020》对数据检验的技术标准提供了翔实的指导,包括现场和实验室取证流程。(参考链接:SF/T 0077—2020 汽车电子数据检验技术规范)
(一)现场取证步骤:
根据《SF/T 0077-2020》的规定,现场取证需严格遵循以下步骤:
1.准备阶段:
确保车辆及其电子系统在事故或犯罪发生后不被破坏,防止数据丢失或篡改。
取得相关部门或车主的授权,遵守法律法规。
记录待检车辆的车牌号、车辆识别代号(VIN)、品牌和型号。
确定车辆的电子模块位置,如车载诊断系统(OBD)、安全气囊控制器、T-BOX和导航设备。
l配备适当的连接线和检验设备。
2.数据采集:
整车数据:通过ECU连接线提取车辆OBD接口的整车数据,计算数据的完整性校验值。
导航数据:采集车载导航设备的历史轨迹和目的地记录,验证驾驶行为。
车载娱乐系统数据:提取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中的音频、视频和通话记录等内容。
事件数据记录仪(EDR):提取事故发生前后车辆状态的动态数据。
数据保护:确保数据在采集过程中的完整性,防止外部信号干扰或数据丢失。
(二) 实验室取证步骤
实验室是对拆卸的车辆模块进行更深层次数据检验的关键场所。根据《SF/T 0077-2020》,实验室取证步骤如下:
数据提取:
非侵入式提取:使用专用接口的连接线直接提取电子模块数据。
侵入式提取:对存储芯片进行拆卸,用专业设备读取芯片数据。
芯片级提取:如数据涉及重要线索,可拆卸芯片并镜像数据。
数据解析和格式转换
协议解析:根据不同厂商的通信协议,对原始数据进行解析,提取有用信息。
格式转换:将解析后的数据转换为标准化格式,便于后续分析和处理。
数据分析:
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车辆动态数据(速度、刹车、加速度)进行详细分析。
将导航数据与其他车辆位置数据交叉比对,可结合物理模型和仿真技术还原事故发生场景。
数据封存:
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备份。
刻录数据至光盘或存储介质,并对其进行完整性验证。
(三)数据的司法应用
证据提交:将分析结果以规范的形式提交给司法机关,作为证据使用。
专家证言:由专业人员对数据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解释,协助司法审判。
四、新能源汽车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的重难点
尽管新能源汽车在数据取证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取证困境:
数据格式和系统复杂性:新能源汽车涉及的电子数据来源广泛,包括车辆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每个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不同,产生的数据格式各异,给数据获取和分析带来一定难度。尤其是在车主未经授权或系统被篡改的情况下,如何获取完整且真实的数据成为一个技术难题。
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新能源汽车生成的数据往往与车主的个人信息和行驶轨迹密切相关。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取证,是司法鉴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法律与技术的脱节: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法律框架和取证标准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如何在法律上界定和规范数据取证行为,确保司法公正,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对策:
标准化数据接口与协议的制定: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数据的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与协议,使得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可以提供统一格式的数据。这将大大简化取证过程中数据提取的难度。
加强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司法机关和司法鉴定机构应与汽车制造商建立密切合作,确保在取证过程中能够顺利访问到车辆的数据记录系统,特别是在涉及车辆硬件或软件故障的情况下,制造商的技术支持至关重要。
提升数据保护技术:采用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方式保障电子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在取证过程中不被篡改,同时充分保护车主的隐私。
(三)司法鉴定中的电子数据应用与挑战
在司法鉴定领域,电子数据取证的应用逐渐成为评估和判断案件的重要手段。在新能源汽车的司法鉴定中,电子数据不仅涉及事故发生的过程,还可能包括车辆是否存在缺陷、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等问题。例如,在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的司法鉴定中,车辆的故障记录、电池管理系统的运行数据、自动驾驶系统的工作状态等都可能成为判断车辆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或使用不当的重要依据。
然而,司法鉴定中的电子数据分析同样面临一些挑战:
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新能源汽车的数据不仅来自车载系统,还可能通过手机App、车主操作记录等外部系统进行同步。如何验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需要专业的鉴定技术和方法。
证据的可接受性:在传统的司法鉴定中,通常依赖于物理证据或口头证词。而电子数据作为新兴的证据形式,如何确保其在法院中的接受度,如何界定其合法性,仍然是一个法律和技术相结合的问题。
五、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与电子数据取证的结合应用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在新能源汽车数据取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分析和还原事故发生的过程。
(二)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的融合:随着车联网和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与更广泛的交通管理系统、道路设施和其他车辆互联互通,形成更为丰富的数据链条。这将使得数据取证和司法鉴定工作更加高效和全面。
(三)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因其不可篡改和透明性,在电子数据取证中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在新能源汽车的数据记录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数据被篡改,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六、结论
新能源汽车的数据取证在事故鉴定和犯罪取证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面临技术和法律方面的挑战。通过制定科学的取证方案,克服取证重难点,合理地转化和利用电子数据,可以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为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驾护航。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侵权联系删除。